2022年12月6日晚19:30,南京大学校友终身学习辅助计划("诚计划")第30讲"喜马拉雅山的前世今生",在南京大学"暾学堂"开讲。
本次讲座邀请到了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胡修棉,胡教授是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获得者(2015),同时也是国际沉积学家协会(tas)理事、国际地球科学计划(igcp)第739项目主席,还担任中国沉积地质学、沉积学专业委员会、江苏省地质学会副秘书长、《sedimentology》等期刊副主编。
喜马拉雅山这个名词我们并不陌生,胡教授的分享先从大家熟悉的珠穆朗玛峰开始,攀登珠峰一直是被赋予着"勇敢"、"坚韧"的形容词,那从科学的角度为什么攀登珠峰这么困难呢?胡教授科普了珠峰的历史与测量,原来从1855年就已经有了喜马拉雅的测绘,宣布编号15的山峰8840米为最高峰,随后被英国皇家地理学会采纳并广发使用。
而珠穆朗玛峰的名字在中国出现早在清康熙年间已经有了史料记载。
之后,攀登世界最高峰成了人类向自然挑战的勇敢证明。胡教授还分享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中国珠峰登山队是于1975年再次成功登顶的,之前1960年的成功登顶因没有影像资料记录而不被国际认可。
珠穆朗玛峰的形成其实是喜马拉雅造山运动的结果,胡教授通过有趣的小故事为我们串联起喜马拉雅山的前世今生。从被誉为女神"特提斯"的海洋开启,逐渐隆起形成了现今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脉。还介绍了地质年代表,其中白垩纪尤为有趣,固着蛤、黑色页岩等令人觉得神秘又有魅力。
板块的运动碰撞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有了结果。胡教授通过一个个真实的实地科学考察案例为我们解释了造山运动的发生、演变与形成。最近的丁林院士研究表明,喜马拉雅山隆起到现代的高度是在2500万年前至1500万年前。
地质科学研究的魅力远不止此,胡教授从喜马拉雅山的演变带领我们推开地质科学的大门,在互动回答中还为我们推荐了对地质研究感兴趣的入门书籍,以及科普的博物馆、展览馆,更多精彩片段还可以登录南京大学"暾学堂"回顾。
本期讲座主讲教授所在的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历史悠久,是我国最早建立的地质学系,目前也是我国规模最大的地球科学院系之一。其"地质学"为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是"十三五"江苏省重点学科。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的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地质学"还荣获了"a "的好成绩。
讲好南大故事,传播南大声音。欢迎大家持续关注与学习!
本期讲座回放地址:
pc端
长按下方小程序码,识别进入暾学堂,观看讲座回放
供稿:孙冬梅
往期推荐
"诚计划"第28期 | 孙建军教授主讲“数智赋能与信息管理:科研、服务与终身学习”
"诚计划"第27期 | 陈建教授主讲“二十大精神深度阐释与解读”
"诚计划"第26期 | 吴培亨教授主讲“超导单光子探测器及其应用”
"诚计划"第23期 | 李宣东教授主讲“可信软件漫谈:软件可信吗?”
"诚计划"第22期 | 刘志彪教授主讲“以全国统一大市场为基础,构建国内市场主导的新发展格局”
"诚计划"第20期 | 许结教授主讲 "老子人生哲学与智慧"
"诚计划"第19期 | 夏维中教授主讲"明初南京的伟大贡献"
"诚计划"第18期 | 胡阿祥教授主讲"行走南京,品味金陵"
"诚计划"第17期 | 王月清教授主讲"中华文化与南大精神传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