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教育学院-凯发旗舰厅

方成教授主讲"我和我的南大 —— 68年风雨兼程"
"诚计划"第52期
发布于:2023-06-02
访问量:
字体大小:【 】


2023年5月30日晚19:30-21:00,南京大学校友终身学习辅助计划("诚计划")第52期,邀请到了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方成,为大家讲述"我和我的南大 —— 68年风雨兼程"。

方成,1959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天文系。1986年被评为博士生导师和教授,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5年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担任国家"攀登计划"首席科学家、"羲和号"卫星科学总顾问,1998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并被授予全国模范教师的称号。

作为中国太阳物理学观测奠基人,方成教授曾主持研制中国第一座塔式太阳望远镜、光学和近红外太阳爆发探测望远镜(onset),为国内太阳物理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方成的科研成果先后获得首届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一等奖、何梁何利基金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项奖项。2008年获得法国巴黎天文台名誉博士荣誉称号,成为历史上第一位获此荣誉的中国科学家。为表彰其贡献,2010年,国际编号为185538号小行星被命名为"方成星"。

本期讲座中,方成教授为直播间的校友、师生们讲述了自己从"担当拓荒重任"扎根南大的求学阶段,到"太阳塔、羲和号升空" 鞠躬尽瘁搞科研的一路艰辛。筚路蓝缕,这一路上也承载着以方教授为代表的南大天文人的无数心血,他们用毕生精力传承和发扬南大"嚼得菜根,做得大事"的传统。

1958 年,南京大学天文系师生决心建造中国第一座塔式太阳望远镜,简称太阳塔。谈及当时建设的细节,方教授如数家珍,满是感慨。作为选址的孝陵卫在当时是一片荒无人烟的坟地,没有水电和道路,方成就和其他两位老师在那里轮流值守,"自己盖茅草房,从山下挑水到山上,用小煤油灯烧饭",用几乎原始的生活方式在那里熬过了一年半的寒冬与酷暑。此外,运输也是一大难题。在一个炎热的夏天,学校从国外进口的一批红松木材要从中华门火车站运到孝陵卫。那时没有汽车,更没有快递,方成就动员整个天体物理教研室的十几位老师,一起用三辆板车把这2立方米的红木硬生生地运到了基地。1980年,太阳塔终于建成。方教授和团队的艰辛付出没有白费,他们用22年的时间实现了我国太阳物理设备的重大突破。

2021年10月14日,由方教授担任科学总顾问、南京大学参与研发的我国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羲和号"成功升空,标志着我国正式迈入空间探日时代。"羲和号"的成功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和认可,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也提到了"羲和探日"。这是南京大学的骄傲,更是中国的骄傲。 

2022年12月, "2.5米大视场高分辨率太阳望远镜(wide-field and high-resolution solar)"项目启动仪式在南京举行。该项目计划于2026年建设完成,届时它将成为全世界最大的轴对称太阳望远镜,有望推动我国太阳物理的观测研究进入国际一流行列。

方成教授还为大家介绍了太阳活动研究的前沿课题,叙述了对未来充满挑战的宏伟事业的期望。

68年风雨兼程,扎根南大、仰望星空,方成教授经历了新中国天文事业从一穷二白的阶段,到如今的繁荣富强。他始终心系我国的天文事业,将毕生精力都投入到了天体物理的研究中。

在互动环节中,方成教授亲切地回答了大家的问题,分享了作为科学家对人类命运的看法,解读了他对科学家精神的理解。

最后,方成教授用马克思的 "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这句话勉励大家。方教授说,天文知识让我们知道了人类甚至地球在宇宙中是都是很渺小的,生命在地球上出现是那么的不容易,我们应当胸怀宇宙天地宽,用开阔的胸襟来面对生老病死、春夏秋冬和酸甜苦辣的人生。

  欢迎大家持续关注和学习,本期讲座回放地址:

  https://wsp.njude.com.cn/next/learn/6234

  长按下方识别小程序码进入暾学堂观看讲座回放:

供稿:周可君


往期推荐

"诚计划"第51期 | 周群教授主讲"徐渭的艺术与人生"

重磅发布|学习资源:”誠计划“开播一周年50期讲座合集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