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21日晚19:30,南京大学校友终身学习辅助计划("诚计划")第38讲"中华文脉的大数据视角",在南京大学"暾学堂"开讲。
本次讲座邀请到的是南京大学社会学博士生导师陈云松教授,陈云松教授2018年受聘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兼任中国社会学会副秘书长、英国社会学会刊sociology国际顾问和多家ssci知名刊物编委,主持汉译《牛津社会学词典》,在routledge、palgrave macmillan、商务印书馆等出版多部著作,在国内外社会科学一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多篇,曾获中国城市百人论坛首届"青年学者奖",两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如何将大数据思维和计算社会科学方法运用到人文社科研究和日常生活思考中去进行展示?陈云松教授以"大数据"视角切入,详细解读和阐释大数据在鸟瞰全球心态、透视社会结构、解读文化传播、验证经典理论等方面所能发挥的重要作用。
基于规模巨大、产生高速、种类繁多、真实准确的特点,大数据具有四大人文价值。第一,大数据纪录真实。比如通过对"lgbt文化"相关词频的可视化分析,可以预测lgbt的发展趋势、规模和分布。第二,大数据重现历史。比如在如何向外国人介绍南京的例子中,大数据证明了外国人对大报恩寺(中国瓷塔)的熟悉程度远甚于其他南京城市标志,从而为精准向外国友人推介南京提供了指引。又如,利用谷歌数字化图书的海量数字化语料库,可以呈现综合性大学的国际历史知名度。第三,大数据澄清事实。比如,根据网民在新浪微博的语言使用数据,发现每年新生低俗热词占新生热词总数的比例仅为6%,且此类词汇出现频率大多在2-3个月高峰后即大幅下降,很少成为主流用语。第四,大数据提供全景。例如,通过对全球30万个新闻网站、7.2亿个网页每15分钟抓取的语言与语调数据库(gdelt)全体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到全球各国对"china"报道的态度值,据此可透视各国媒介的涉华报道有何特征。
大数据还可以远观文化现象。陈云松教授与大家分享了他和他的团队如何基于谷歌图书的百万书籍大数据,对国家的传统和当代文化中代表性的"文化符号"(关键词)进行检索和分析,生成不同维度和层面的文化指标,并通过可视化手段对国家文化的历史轨迹、发展历程、变迁图景进行全面展示和比较,来呈现中华文脉,包括朝代更替带来的疆域版图的变化、诗歌背后蕴含的作者生平轨迹、从中国城市近三百年国际知名度的轨迹看综合国力与外交政策的改变、从知名大学关注度看高校发展历程与发展前景等,启迪大家用大数据思维去探寻社会变迁轨迹。
正如讲座题目中所用的"文脉"一词一样,大数据的入场让原本沉寂于典籍、文物的信息如生命般跃动,带给人文科学研究新的视角与活力。陈老师的精彩演讲吸引了诸多校友和学生,观众反响热烈。讲座最后,陈老师与大家就如何用大数据去解读我们的文化自信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交流。
欢迎大家持续关注和学习,本期讲座回放地址:
pc端连接:
https://wsp.njude.com.cn/next/learn/6201
长按下方识别小程序码进入暾学堂观看讲座回放:
供稿:钱艳
往期推荐
"诚计划"第37期 | 童星教授主讲"中国社会建设的话语体系"
"诚计划"第36期 | 祝世宁教授主讲"从走出非洲到智能社会"
"诚计划"第35期 | 邢定钰教授主讲"物理学的发现改变世界"
"诚计划"第33期 | 黄贤金教授主讲"双碳治理与国土空间规划应对"
"诚计划"第31期 | 龚放教授主讲“创新思维的形成与问题意识的强化”
"诚计划"第30期 | 胡修棉教授主讲“喜马拉雅山的前世今生”
"诚计划"第28期 | 孙建军教授主讲“数智赋能与信息管理:科研、服务与终身学习”
"诚计划"第27期 | 陈建教授主讲“二十大精神深度阐释与解读”
"诚计划"第26期 | 吴培亨教授主讲“超导单光子探测器及其应用”
"诚计划"第23期 | 李宣东教授主讲“可信软件漫谈:软件可信吗?”
"诚计划"第22期 | 刘志彪教授主讲“以全国统一大市场为基础,构建国内市场主导的新发展格局”
"诚计划"第20期 | 许结教授主讲 "老子人生哲学与智慧"
"诚计划"第19期 | 夏维中教授主讲"明初南京的伟大贡献"
"诚计划"第18期 | 胡阿祥教授主讲"行走南京,品味金陵"
"诚计划"第17期 | 王月清教授主讲"中华文化与南大精神传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