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教育学院-凯发旗舰厅

王志林教授主讲 "时代变迁中大学与社会的互动”
“诚计划”第88期
发布于:2024-02-25
访问量:
字体大小:【 】

在社会持续演变中,大学已从边缘地带逐渐移至核心位置,发挥着推动社会不断发展的重要作用。在此过程中,大学不仅承担着知识传授和人才培养的使命,而且在社会服务方面展现出不可或缺的积极影响,与社会的联系日益紧密。

2024年2月20日(周二)晚19:30-21:00,“诚计划”第88期《时代变迁中大学与社会的互动》在南京大学“暾学堂”开讲。本次讲座特别邀请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博士生导师、王志林教授,为校友们呈现一场关于“时代变迁中大学与社会的互动”的学术盛宴。王教授是化学领域的杰出人物,曾荣获5次省部级科技奖和4次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长期从事化学专业相关课程的教学、化学生物学领域研究及高等教育管理工作。他具有深厚的学术造诣、丰富的实践经验,对大学与社会的互动关系有着独到见解。

在讲座中,王教授深入剖析了大学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强调这是一个在时代变迁中不容忽视的重要议题。他首先详细阐述了大学的职能,包括传授知识、创造知识、培养人才以及服务社会等方面。他指出,这些都是大学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大学作为知识的宝库,不仅要传承已有的知识,还要不断创新,为社会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

接着,王教授将大学与社会互动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进行探讨。在第一个阶段,大学主要以传授知识为主,与社会保持一定的距离。这个阶段可以看作是大学对社会的第一步介入,它通过严谨的学术研究和高质量的教学,为社会提供了宝贵的知识和人才储备。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技的飞速发展,大学逐渐认识到,仅仅传授知识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它们需要与社会建立更为紧密的互动关系,以便更好地服务社会。

进入第二个阶段,大学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开始注重创造知识。这一阶段,大学与社会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为了满足社会对创新知识和技术的渴望,大学不仅要关注学术研究和教学,还要重视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此时,大学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变得更加复杂,大学需要与社会各界建立更为广泛和紧密的联系,以便将知识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服务于社会。

第三个阶段是科教融汇阶段。在这个阶段,大学将学术研究与教学、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等多方面有机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创新和应用体系。大学与社会的互动关系更加紧密,大学需要与社会各界携手合作,共同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王教授还强调,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中,大学已不再是与世隔绝的学术殿堂,而是与社会紧密相连、互动频繁的重要机构。这一转型不仅改变了大学的角色和定位,更为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特别是在工业革命和知识爆炸的时代背景下,大学与社会的互动变得尤为关键。

校友,作为大学与社会之间的桥梁,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他们不仅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更通过回馈母校、参与社会活动等方式,为大学和社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以mit、斯坦福和威斯康星大学为例,这些世界知名学府的校友组织在推动学校发展、促进产学研合作、服务社区等方面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校友们的智慧和资源为大学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为社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然而,大学与社会的互动并不仅仅局限于校友组织。科研院所、企业创新机构等也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与大学共同构成了一个庞大的创新生态系统,通过资源共享、人才交流、项目合作等方式,共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在这一生态系统中,大学需要更加开放和包容,积极与社会各界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而校友和社会其他机构则需要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大学的发展中来,为大学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

此外,随着新知识需求和应用速度的加快,大学、校友和社会其他机构之间的合作变得尤为重要。通过搭建平台、加强沟通交流、共同培养人才等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实现大学与社会的互动和共赢。

最后,王教授指出:在这个充满变革和挑战的时代,大学、校友和社会其他机构需要携手共进,同时,社会各界也应给予大学足够的支持和帮助,助力大学在培养人才、创新知识和推动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大学需关注科学技术重大方向,同时充分挖掘和利用各类重要资源,以应对未来的挑战与机遇。通过培养优秀人才、加大研发投入、拓展国际合作和促进成果转化,大学将为我国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贡献力量。让我们期待未来更多的合作与创新成果,共同书写大学与社会协同发展的新篇章。

王教授的精彩演讲吸引了诸多校友,反响热烈,校友们纷纷表示,作为校友,不仅要关注个人的发展,更要积极地投身于大学与社会的互动当中,为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欢迎大家持续关注和学习,本期讲座回放地址:https://wsp.njude.com.cn/next/learn/9937 


长按下方识别小程序码进入暾学堂观看讲座回放:






往期推荐:

“诚计划”第87期 | 何成洲教授主讲“跨文化剧场与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

“诚计划”第85期 | 孙亦平教授主讲“东亚道教的历史发展与文化特征”

“诚计划”第84期 | 陈鹏飞教授主讲“太阳的奥秘”

“诚计划”第83期 | 缪峰教授主讲《神奇的“原子乐高”》

“诚计划”第82期 | 张宪文教授主讲"历史人物评析"

“诚计划”第81期 | 周三多教授、贾良定教授共同主讲“智能化时代管理及其关键措施”

“诚计划”第80期 | 王伯根教授主讲“诺贝尔物理学奖与世界科技变革”

“诚计划”第79期 | 董晓教授主讲 “略谈俄苏文学对2o世纪中国的影响”

“诚计划”第78期 | 解亘教授主讲“行为能力与监护”

“诚计划”第77期 | 陈传明教授主讲“管理学的本土话语体系构建”

“诚计划”第76期 | 鹿化煜教授主讲“谁制造了全球变暖?——科学基础和现实问题”

“诚计划”第75期 |赵坤教授主讲“‘追风逐雨'——强对流天气的雷达监测与预警”

“诚计划”第74期 | 杨金才教授主讲“外国文学研究中的中国视角”

“诚计划”第73期 | 丁南庆教授主讲“浅谈数学及其应用”

“诚计划”第72期 | 周志华教授主讲”人工智能浅谈”

“诚计划”第71期 | 张全兴院士主讲“治水治污保护生态环境,创新创业推动学科建设”

“诚计划”第70期 | 苏新宁教授主讲“新时代情报学教育的使命与担当”

“诚计划”第69期 | 张二震教授主讲“全球经济大变局下中国如何推进高水平开放”

“诚计划”第68期 | 黎书华教授主讲 “驱动化学变革的理论与计算化学”

“诚计划”第67期 | 陈谦平教授主讲“不平等条约体系与中国多民族国家的重建”

“诚计划”第66期 | 翟学伟教授主讲“中国人的关系与信任”

“诚计划”第65期 | 潘丙才教授主讲“环境材料助力水污染治理与资源化的研究与实践”

“诚计划”第64期 | 潘祥辉教授主讲“ 嚼得菜根,做得大事”:中华传统饮食文化的教化与传播之道

“诚计划”第63期 | 邹志刚教授主讲“面向深空探测的地外生存与人工光合成材料”

“诚计划”第62期 | 华子春教授主讲主宰人体的细菌们:出生、活动与死亡

“诚计划”第61期 | 王彬彬教授主讲“周树人是怎样成为鲁迅的?”

“诚计划”第60期 | 施斌教授主讲“一根光纤的演化及启示”

"诚计划"第59期 | 丁沃沃教授主讲 "建成环境的发展与当下"

"诚计划"第58期 桑新民教授主讲"学习究竟是什么?—探索健康高效的教育新生态"

"诚计划"第57期 | 唐正东教授主讲"哲学与人生"

"诚计划"第56期 | 任洪强院士主讲“标准-科技-产业” 聚合创新的思考

"诚计划"第55期 | 曹讯教授主讲"计算摄像的奇妙之旅"

"诚计划"第54期 | 范从来教授主讲"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意义和路径"

"诚计划"第53期 | 万贤纲教授主讲"计算物理简介"

"诚计划"第52期 | 方成教授主讲"我和我的南大——68年风雨兼程"

"诚计划"第51期 | 周群教授主讲"徐渭的艺术与人生"

重磅发布|学习资源:”誠计划“开播一周年50期讲座合集


 供稿:钱艳

网站地图